网上有关“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应该是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应该是在强调还处在“开端”阶段,所以《大教学论》应该还不算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算是开端吧。
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强调的是已经“成为”了,所以指的是1806年赫然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另外,从时间上也可以理解,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晚174年,相对来说更成熟,对后来的影响更大些。
扩展资料: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形式教育论与质教育论实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1.新教育运动 2.进步教育运动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育学关于“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诗蕊蕊]投稿,不代表丽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sxn.net/lisen/67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丽盛号的签约作者“诗蕊蕊”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文章不错《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底是哪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