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晋宁“三农”这十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晋宁“三农”这十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晋宁“三农”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宁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十年间,在希望的田野上,晋宁区阔步前行,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十年间,随着晋宁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今的鲁黑村面貌一新,走上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渐渐地,外出的年轻人回来了,尹某靖就是其中之一。他与朋友一起在村里开起了咖啡馆,做起了餐饮与农产品的销售。“现在家乡的变化非常大,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我就决定回乡创业。相比在外打工,现在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尹某靖说。
相比于尹某靖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今年56岁的段某明在村子生活了大半辈子,对于村里这十年间的变化,他的感触更深。“村里以前大家主要就是种植一些普通的农作物,加之前些年村里缺水,收成不好,经济收入不是很理想。自从村里实施了饮水灌溉工程以后,水够用了,种植的作物也换成甜豆、荚豆与青花等经济作物。如今大家每一年的收入从以前的1千至2千元,变成了如今的2至3万元,有一些家庭甚至可以达到4至5万元。村子现在的变化非常大,村子变漂亮了,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段某明由衷地说。
如今,当走在鲁黑村的乡间小路上,会发现,整个村子不仅仅只是产业变强、村民增收,村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平阔的水泥路面,清水潺潺的沟渠,别致的小亭子、清秀的木栅栏、整齐的夯土房屋,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风景画展现在眼前,这样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现在村已经形成了集旅游、农产品种植与销售、文化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零”突破到2021年的16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0.8万元倍增到2021年的1.9万元,年游客接待量达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鲁黑村党总支副书记方某杨说。
放眼全区,鲁黑村只是近年来晋宁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晋宁不断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建成了以蔬菜、花卉为示范,从研发到种植再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2021年,全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突破6.09万亩,生产鲜切花近50亿枝,花卉农业产值达32亿元。2021年晋宁区蔬菜播种面积23万亩,产量50.17万吨,产值14.5亿元。花卉产业与蔬菜产业已真正成为晋宁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十年来,晋宁区始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农村通村通组道路、饮水安全、农村供电、互联网通达、卫生公厕、基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全覆盖”基本实现。
十年来,晋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画卷已经展开,今天的晋宁正在朝着让农业更加高质高效、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让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目标而奋斗。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1、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3、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会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作的发展。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代表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
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代表说,贯彻落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五个方面共同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参考资料: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干净整洁的村庄、遍布村间的垃圾桶、红瓦灰墙的农家小院……沿着平坦的通村硬化路,走进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一组,再也见不到往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农村脏乱差等现象,整个村寨呈现一派悠闲舒适的景象。
美丽的村景、干净的小村庄如雨后春笋,在西盟的乡村快速成长。近年来,西盟县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村寨寨换了新貌。
为改善环境“定机制”为垃圾清运“找出路”
在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的入组道路沿线,经常能看到村民们撸起袖子弯下腰,拿着扫把和垃圾铲打扫路面、清理沟渠的身影。
划分卫生责任区、开展“关鸡拴狗”整治。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由村庄面上清洁向村庄周边拓展,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每个月1号、5号都会集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对主干道沿线进行清扫和对道路旁绿化带内的杂草枯枝进行修剪和割除,然后每家的卫生责任区要每天都打扫,这样做了以后,不仅寨子更比以前更整洁了,出入寨子的路比以前干净多了。”永广村一组村民岩来门说。
村民定点投放、安排专人清运。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以后,村民再也不用为寨子里的垃圾池无人清运而苦恼。
“建立垃圾收费制度以后,每家每年交50块钱,然后我们再专门安排两个人来清运垃圾,每个星期清运一到两次。”岩金介绍,通过合理的收费,进一步培养了村民的垃圾处理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村民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的习惯也随之改变。
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环境更好。
旱厕改水厕污水变清水
在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四组,工人正忙着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新改造提升的无害化厕所实现入户。“新改造的厕所用起来很方便,抽水蹲便器,一摁就冲水。干净又卫生,夏天没蚊子也没臭味,我们很满意。”旱厕改水厕,受益的不止是村民娜刀。今年该组的72户村民全部实施旱厕改造,全部采用水冲式,粪水处理也采取三级沉降发酵,密闭处理,不但臭味问题解决了,经过处理的粪水还能还田再利用。
通过“厕所革命”改造后,村庄美化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厕所也变亮、变净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大有改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也是头等大事。近年来,西盟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10190座。
在农村和旱厕同样令人烦恼的人居环境问题是污水横流,“以前寨子里没有建排水沟,村民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村民娜刀说,到了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满村都是垃圾和人畜粪便的现状。
西盟县通过完善排污系统,为群众生活做好“里子”工程。全县7个乡镇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和采取人工湿地工艺进行处理,无乱排乱放现象。全县71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率达25.27%,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生活污水统一排放到污水沟里面,垃圾也统一堆弃,现在不仅家里舒服,寨子环境也舒适。”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四组村民娜刀说。
“微菜园”给乡村“再美颜”
盛夏时节,走进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一个个别致的小菜园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心情舒畅。只见一块块小菜地被整齐规划,菜地里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郁郁葱葱。菜园里,村民们有的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有的又忙着撒下新的蔬菜种子,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这里小地块以前都是荒着的,现在发展了庭院经济,既美化了家园又增加了收入。”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村民二妹说。
2022年,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低成本、高收入”思路,积极探索将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党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田、空土发展种植养殖,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让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乡村“提面子”“增颜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西盟县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扎扎实实做实‘里子’工作,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评优评出‘最美乡村’‘最美村寨’‘最美家庭’进行表彰,并通报后进,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西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于“晋宁“三农”这十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怀曼]投稿,不代表丽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sxn.net/lisen/185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丽盛号的签约作者“怀曼”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晋宁“三农”这十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晋宁“三农”这十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晋宁“三农”这...
文章不错《晋宁“三农”这十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