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网上有关“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 ) 感知觉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高。

( 二 ) 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

刚刚进人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上课时,他们会思想“ 开小差 ” ,做小动作;做作业时,也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

2 .注意的品质

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7 ~ 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0 ~12 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 ~ 45 分钟。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特点。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随着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发展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

( 三 ) 记忆的发展

从学龄前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学习、训练的影响,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它的主导地位逐渐显著。一般而言,这个主导地位的显著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随着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由于理解意义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年龄,往往与理解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致,大约在三四年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第一信号系统还占优势,因此,他们在识记事物时常常表现为形象记忆。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记忆发展也逐步超过形象记忆。

( 四 ) 思维的发展

在 5——7岁期间,儿童的思维过程经历了一场变革。这是一个从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变革使得儿童可以在心理上完成某些活动,而不像过去那样必须由实际的身体活动来完成;也使得儿童能够在心理上进行活动的逆推。

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个年龄段完成这种转变,而且没有一个儿童能够迅速地从一个阶段转到下一个阶段。儿童通常会同时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的认知行为。当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化时,在发展高级认知行为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前一思维阶段的特点。

进入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后,小学儿童的记忆和认知技能得到快速发展。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思维摆脱了自我中心,达到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成就。另外,元认知能力有所发展,即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知以及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这时,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总之,小学三年级之前偏重形象思维, 10 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 五 ) 言语的发展

在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言语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小学生不仅在母语的掌握上获得了长足进步,而且还有能力同时进行外语学习,这说明小学生的言语发展有很大潜力。

( 六 ) 想象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这种情形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做“ 说谎 ” 、 “ 欺骗 ”。对此,教师和家长要有充分的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已能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提高。

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现代心理学之父奈瑟在第一部专门系统研讨认知活动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中强调指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中感觉是经由各个感觉器官传递产生的,没有经过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赋予了意义。

一般来说,知觉在感觉之后,但在时间上,知觉和感觉过程经常是重叠的。

注意还包括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有时候也叫做联合注意,是指个体追随另一个个体的注意而使得两个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物体的过程。

记忆是人们对于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记忆,那人们就无法保持感知到的信息,也无法学习和思考。

思维能力是人们认知能力一个重要体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其中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认知能力的参与,比如,儿童看到花草树木,能够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儿童开始认识父母、朋友,指出照片中的爸爸妈妈,记住一些事情而忘记另一些事情,学会唱儿歌和讲故事;

儿童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也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开心、愧疚、不好意思等情绪;

儿童慢慢地学会说话,学会数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学会下棋和玩游戏,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遇到困难也会向他人求助等,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体现了儿童已有的认知能力水平。

扩展资料

儿童的认识能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

只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

5、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体形象是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

6、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口头语言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儿童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从语言的习惯上逐渐学会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的。

百度百科-认知能力

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丝]投稿,不代表丽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sxn.net/lisen/1359.html

(10)
雁丝的头像雁丝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雁丝的头像
    雁丝 2025年10月31日

    我是丽盛号的签约作者“雁丝”

  • 雁丝
    雁丝 2025年10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雁丝
    用户103112 2025年10月31日

    文章不错《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