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清八旗是怎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清八旗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清八旗有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正红旗
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红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镶白旗
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的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清朝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1、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2、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3、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4、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5、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6、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7、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8、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八旗地位高低分为两种,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
1、上三旗
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
2、下五旗
清朝入关前下五旗为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入关后顺治皇帝凭借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力量,掌握正白旗,拨出正蓝旗,下五旗调整为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
下五旗主要任务是驻守京师和各地。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统治,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外佐领)和府属佐领(内佐领)的隶属关系,其占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领,实际上亦由皇帝直接控制。
扩展资料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旗
安定门在元代时称为安贞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的收兵之门,京都9门中有8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
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的制度。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
关于“大清八旗是怎样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逸尘尘]投稿,不代表丽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sxn.net/lisen/10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丽盛号的签约作者“逸尘尘”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清八旗是怎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清八旗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大清八旗有正黄...
文章不错《大清八旗是怎样的?》内容很有帮助